温湿度记录仪是一种工业自动化仪器,用于测量物体的热度和冷度
温湿度记录仪是一种工业自动化仪器,用于测量物体的热度和冷度。温度测量仪一般分为两部分:检测和显示。
最早的温度测量仪器是由意大利伽利略于1592年发明的,它是一个细颈的大玻璃泡。它倒置在装酒的容器里。一部分空气被抽出,面条上升到细长颈部的内侧。当外部温度变化时,细颈部的酒面随着玻璃泡中的空气膨胀和凝结而升降。因此,酒面可以指示温度。事实上,这是一个没有刻度的指标。
1709年,德国的瓦伦海特在荷兰首次建立了温度等级。经过多年的分级研究,他于1714年制作了一个水银温度计,该温度计具有32度的冰点、212度的沸点和180度的中间水温,至今仍然使用。
1742年,瑞典Cercius公司制造了水银温度计。该温湿度记录仪使用水的冰点为100度,沸点为0度。
到1745年,瑞典的林奈颠倒了这两个不动点。这个温度计是今天仍然使用的摄氏温度计。
早在1735年,就有人试图利用金属棒的热膨胀原理来制作温度计。到了18世纪末,出现了双金属温度计。
1802年,查尔斯定律建立后,对气体温度计进行了改进和发展。其测温精度和范围均超过水银温度计。
1821年,德国的塞贝克发现了热电效应,同年,英国的大卫发现了金属电阻随温度变化的规律,随后出现了热电偶温度计和热电阻温度计。
国际现代通用温度标准是1967年第13届国际电力大会通过的,1968年国际实用温度标准采用了13个纯物质的相变点,如氢的三相点,即氢的固-液-气共存点(-259.34 C),t.以水的三相点(0.01℃)和金的凝固点(1064.43℃)为定点,再现热力学温度。
来源:英斯特科技www.inste.com.cn